本站首页 > 正文

吴良镛院士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------从建筑走向城市规划、走向区域、走向人居环境 

发布时间:2016-07-23来源: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 浏览次数:

   吴良镛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。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,世界人居学会主席。现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,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,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。主持的《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》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专著《广义建筑学》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在60多年专业生涯中,从建筑走向城市规划、走向区域、走向人居环境研究,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创建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。以《广义建筑学》和《人居环境科学导论》两部巨著,嬴得了非常的荣誉。

   改革开放以来,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,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。针对“千城一面”的局面,吴先生说:城市建设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,不能标新立异,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。但我国建筑不能漠视中国文化,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,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。
   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《北京宪章》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,标志着吴院士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,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,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。作为对宪章的诠释,吴教授发表的《世纪之交的凝思:建筑学的未来》一书,在建筑学发展历史的关键时刻也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观点,与近年来在国际设计领域广为流传的两种倾向,即崇尚杂乱无章的非形式主义和推崇权力至上的形式主义,形成了强烈对比。
   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。因为不能够通盘解决城市所在地区的发展战略问题,就无法科学地实现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及空间秩序的合理安排。比如,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、津、冀北地区,由于区域规划理论及其实践的缺失,城市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。一方面由于北京与天津这两大城市在区域上缺乏分工协调,产业结构雷同发展,导致天津的衰落。另一方面,由于区域缺乏统筹,导致繁荣的城市周围净是落后的乡村。而作为这一地区的特大型城市,北京长期以来只是围绕着建成区这一个点做文章,新城放在古城之上建设,不但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,还形成了以古城区为单一中心、以一圈圈环路向外扩张的“摊大饼”式的发展模式,使得城市的就业功能过度聚焦于中心区,郊区人口每天如潮水般进出城上下班,交通与环境问题持续恶化。因此,必须从更大空间范围研究北京的发展,重点解决包括京、津、冀北诸多城市在内的大北京地区的发展战略。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李照防(资源与环境)